Observation: 文史哲法商樣樣來 Peter Thiel "Zero to One"的魅力

2015/03/05

文史哲法商樣樣來 Peter Thiel "Zero to One"的魅力




看到這期天下封面竟然又是Peter Thiel,第一個想法就是:顯然這禮拜沒發生什麼大事?
然而畢竟他的書大賣也難怪天下會一直推他的各種活動(簽書、講座等等)。

有點可惜是在於,講座我也看了線上轉播,雜誌報導(新書報導、再加上這期又報),他講來講去大概都還是在書裡面的範圍,沒有什麼新的東西。

《從零到一》這本書,我是在考研究所水深火熱的期間看完的,為什麼考試這麼忙還看閒書?因為這本書真的是還蠻好看的,一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而我認為這本書之所以對我而言會有魅力,除了因為本書是針對創業領域相關外,還有就是因為Peter Thiel對各種廣泛領域的涉獵,包括文學、歷史、哲學、商學、法學、社會科學、資訊軟體,甚至還有一點神學,不就只是在說0->1 >>>>>>> 1-> n嗎,有這麼廣泛?沒錯,不要懷疑,這些領域的東西都在書裡面找的到蹤跡。

不是只有「創業」

牽涉領域廣泛是我覺得書好看的原因之一,不是只是談商業,談創業而已。另一個原因則是,他有許多他個人(至少看起來)很原創的論點,而非只是些無趣的陳腔濫調。此書的每個論點都非常有趣,很吸引人,因為他夠原創。為何會感覺原創?因為他把一些以前不曾有人放在一起討論的東西融合在一起討論,就可能產生新的洞見。

廣泛的脈絡相融

有誰曾經從羅密歐與茱麗葉文本的第一句話:「這是兩個同樣尊貴的家族」,看出經濟學同質品競爭的概念?這如何叫我這個英文系剛考完研究所經濟學的人不與之深深共鳴呢。馬太福音25:29「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我還真沒想過聖經這段談論又惡又懶的僕人/忠心的僕人的話,跟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貧富分配不均大有關係。

在第六章作者為了強調新創事業應有明智的長期規劃,用不同時期的哲學、政治;樂觀或悲觀的方式看待未來來討論對未來確定而且樂觀的重要性,作者自己本身很顯然就是站在此確定而且樂觀的立場,主張新事業要有長期規劃而且相信努力後會有更好的結果。

反主流的叛逆

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他討厭那些時下流行的術語或是他也批評了一下暢銷作家Malcom Gladwell。他不屑的術語比如說「大數據」、「破壞」等等。但是在這裡我要說,我想他在「別搞破壞」那段並沒有真的搞懂破壞性創新的意義。作者認為不應自以為一種產業破壞者的身分去思考新事業,但是我想破壞式創新並沒強調要把自己真的當做破壞者,重點是在於去利用足夠好(剛剛好)的產品去滿足低階/新市場的顧客,當在位者還「看不到,看不起」自己時,默默的讓他們最後看不到自己的車尾燈。

仔細品嚐

黑天鵝的作者塔雷伯在推薦序中說的沒錯,這本書確實值得多看幾遍,因為幾個地方我確實看一次是看不太懂的哈。如果你對各方領域都有興趣,也有創業的想法,那這書我想你會很enjoy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