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講座]流行音樂是什麼? Street Voice音樂總監 小樹@Garage+

2015/04/01

[講座]流行音樂是什麼? Street Voice音樂總監 小樹@Garage+


(這是一首國外很紅,點閱破兩億,不談小情小愛,談缺席父親的流行歌)




流行音樂是什麼?


這是自進入好人網後第一次參與基金會舉辦的講座,本來以為主要是要討論Spotify一類串流音樂服務跟相關產業的互動,沒想到,這次講座彷彿讓我回到了在英文系討論文化研究的課程上,只是這次文化討論的主題是:流行音樂是什麼?

沒錯,跟商業、管理沒太大關係,跟文化、跟生活脈絡、跟思考、跟媒體再現很有關係。

小樹老師問了大家,流行音樂是什麼,我舉手回應說,我認為是當時最多人在聽的歌大概就是所謂的流行音樂了。小樹老師是說,大部分的回答是說,通常是朗朗上口的。但是他說如果今天有兩首歌不管他是什麼風格,是不是朗朗上口,一首歌只有300元打歌,另一首有三億可以打歌,那很可能那個錢比較多的就會成為當時的流行音樂。

他想說的是,流行音樂這個詞,他可以什麼都是,也可以什麼都不是。古典音樂,是當時後人的流行;江蕙、葉啟田也曾經是爸媽年代的流行,什麼都可能是流行音樂。

這次的演講,我聽到了很多很新鮮的概念讓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有些問題實在是從沒想過。但是,聽完演講也讓我覺得被搞的很亂,聽完到底得到了什麼,好像是什麼都沒有,小樹老師並沒有什麼核心或是主軸是很具體好像一定要傳達出來的,不過我認為他問了大家很多很重要的問題,雖然我們沒有討論的很深入,不過我就盡量記下我認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所以問題跟問題之間沒太多關連,不過我覺得都很有趣。

(一)台灣流行音樂走錯了方向?


我們過去都聽說過,以前有所謂百萬唱片等級的歌手,像是當初的張學友、阿妹等,但是講者指出,在美國,四百萬張差不多就是頂級,可是美國大約是三億人口,換算到台灣人口比例,在台灣應該是有個四十萬張就是頂了,結果居然台灣出現了許多超過四十萬張的唱片,所以講者認為當時有點過熱,但也因為這樣,這些暢銷唱片被唱片公司當做標竿,認為這樣才叫流行音樂,所以新的歌以後進來都要是長這樣他們才會收,甚至之後開始風行的KTV文化,歌一定要在KTV大家愛點才行。但是小樹老師認為這樣設定一個既定的模式創作出來的音樂,其實根本是本末倒置了。

音樂的發展歷程,應該是跟著生活脈絡的發展而同步進行,而不是別人告訴你「這才叫做主流」,那就是主流。我的理解是,這首歌之所以在現在出現,到底是因為創作者覺得現在的人都喜歡聽這種所以我要做這種歌,還是這首歌是當時獨特的生活脈絡所發展成形的?比如說藍調、靈魂樂、爵士、嘻哈等等,這些風格的開展都有其特別的故事。

特別當你發現許多線上知名藝人的歌曲越來越沒有自己風格,越來越像韓國靠攏時,著實感觸很深,好像真的是像小樹老師所說,台灣的流行音樂沒有傳承。

最後拋了個問題說,二十年後,台灣的流行音樂會是什麼?這很值得深思。

(二)獨立音樂是什麼?主流音樂又是什麼?


獨立音樂不應該是你有沒有錢來判斷,也不是有沒有經濟規模來判斷。主流呢,對他來說他想要把這個所謂主流給消滅,或是說把主流的門打開一點,讓更多不同的音樂,能夠讓更多不同人聽見。

(三)對聽覺的不重視


他提到,如果我們在夜市服飾店聽到破音的小喇叭放著周杰倫的歌,我們不會覺得怎樣,而且我們還認得出噢是周杰倫的歌。但是如果你去小吃店裡看裡面播的電視,如果電視螢幕裂了,你一定會跟老闆說老闆你電視壞了這怎麼看阿!

不要說在外面,很多人在用電腦用手機不也是如此,大家很在意視網膜螢幕,卻比較少人care有沒有耳道式耳機或是多聲道音響。

講者從這裡去問大家,所以你對音樂的態度到底是什麼呢?你有多在乎流行音樂呢?


(四)這些是一定要的嗎?


攻蛋是一定要的?
國際化是一定要的?

其實你有很多選擇,這並不是唯一的管道。

(五)對獨立音樂群眾募資的看法


當這件事必須要來倚靠群眾募資時,是不是同時也代表了,已經沒有人想要投資這一個事業領域了?如果是那就會十分令人擔心。有道理也沒道理,因為如果有一天TSMC如果需要來群眾募資蓋新廠的話那真的是蠻慘的;但有些時候我們就是需要些管道來讓更多人知道這樣的理念。

(六)對樂手技巧水準的要求


小樹老師直接說,有次跟五月天去紐約MSG,鼓手的solo實在令人捏把冷汗。而且很奇怪,現在的音樂,大家只記得作詞、作曲人,但是都不知道樂手是誰。這也是我個人覺得很怪的地方,明明樂手就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卻是如此的不被重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