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有物報告實習心得(上)

2016/01/19

有物報告實習心得(上)

大陰謀電影劇照
(All the President's Men,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們等待老闆審稿時的模樣。)

2015 年,六月中,我進入有物報告實習,半年的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

我會選擇來這裡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很想了解新創事業到底是長什麼樣子,還有想了解創業到底會是什麼樣子。本人沒什麼技術能力,但是英文系的背景讓我對語言文字還算是能掌握(這對想進去有物的朋友來說很重要),所以我就來試試看了。

來到這裡才發現,有物報告其實不是一間公司,而是領頭羊公司旗下的一個品牌,而此公司的另一個品牌就是 CAREhER,專寫職涯就業主題。

所以如果你想體驗新創公司,擁有良好的的文字及語言能力,對科技、媒體領域感興趣,想要找實習,你可以去有物報告試試,這裡是一個可以讓人快速成長的地方,而且付出的越多,成長得會越快。當然前提是你對這個領域有興趣。

有物印象

有物剛創立的時候我就知道有物報告了。那時候就蠻喜歡這裡的文章,觀點是獨特的,文字品質是優異的(這件事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創業、科技相關的主題也是我有興趣的。但唯一的缺憾只有,當時文章更新速度不是很頻繁。不過這件事目前已經改善許多,每週都固定至少會有一篇來自各領域主筆所撰寫的優質長篇文章;週間幾乎每天也都會有一篇專題電子報。

在有物的學習

在這裡到底在做些什麼呢,老闆的標準答案會是:「為使用者節省時間。」或是說,這就是這間公司的價值主張。再具體一點,有物提供的是,最重要、有價值、不浪費讀者時間的資訊。所以實習助理編輯要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生產出經過精心挑選和整理的高品質內容。有物主要有兩個產品,一個就是大部分人知道的長篇分析文章,另一個則是比較少人知道的 Key Points 電子報。

Key Points

先從 Key Points 說起。為了製作電子報,我們需要大量閱讀國內外的科技新聞,挑選出產業內重要的資訊,所以你會發現有物不會出現「七個會讓十億人都驚呆的穿戴式裝置」這類文章,或是任何人事八卦新聞。因為這些浮誇、非事實的內容,都是在浪費讀者的時間。任何浪費讀者時間的東西就需要被消滅,大概就是這個道理。還有,實習生也會和有物的主筆群進行合作,主筆們都是各領域的專業人士,除了可以認識主筆們之外,和主筆們溝通合作也是相當有趣的經驗。

還有一件事,是我很喜歡的—成為選擇新聞的人。你會決定讀者看到的新聞是什麼,就好像可以選擇新聞台要播報的新聞一樣,很多人會看到,很多人有期待,所以你必須好好選、仔細選。

長文

過去半年我挑戰寫了兩篇轉型專欄,分別是富士:從底片轉型至化妝品百視達失敗的線上租片轉型之路。轉型專欄不算是標準的有物長文,但也真是夠漫長的寫作過程了。長篇文章寫作是相當有益的訓練,可以訓練自己思考、組織想法、清楚表達的能力,還有,搜尋資料的技術。之所以漫長,是因為有物對產品的要求很高。所以每篇文章在刊登前都會有數次的審稿和修稿,為的就是盡力去呈現最好內容給使用者。轉型和標準長文最大的差別就是,文章原創觀點的份量。轉型的原創觀點需求會比長文低一些。而原創觀點也就是一篇文章對讀者而言最有價值的地方,對作者而言,則是常常最傷「透」腦筋的地方,但也會是讓人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新專案、新產品

新創公司的特色,就是組織幾乎沒有階層,也沒有太多專業化分工。這也許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我是還蠻喜歡的。因為彈性大,每個人都有機會嘗試自己想挑戰的事情,不管是業務拓展、社群行銷或是內容製作,只要你想你就可以試試看,然後從錯誤中去學習跟改進。缺點是,因為大家很可能都不是那方面的專家,不見得能夠有效學習新技能,學到多少就看個人造化了。也因為隨時都會有新專案出現,所以每個人幾乎都有擔任不同專案的負責人,並各自成立團隊去把目標完成。新創公司也時常會開發出一些新功能或是新產品,轉型專欄就是我六月加入後才開始的新產品,而一個產品需要維持運作下去,就需要靠負責人去建立一個「可行」的團隊流程,新產品才能夠生存下去。

在一開始就設定出新產品未來的團隊流程,使之可以持續,是我學到一個蠻重要的功課。當然這也和媒體的產業特性有關,有物會不斷刊登新文章,而且這個週期相對的短,所以如果要有持續的內容產出,就需要建立可行的制度跟流程,產品才有可能活下來。

新創公司的行銷

新創公司的行銷不會只是單純行銷一個產品而已,這個行銷策略幾乎會等於整個品牌的行銷策略,或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公司的策略。當然公司整體的方向沒這麼容易就會被我們實習生影響,但是當我們在思考策略的同時,幾乎是和老闆站在差不多的位置思考的。我想這會是跟在大公司做行銷活動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大公司做的中小型活動做得好做得爛,對公司來說其實不痛不癢,因為實在距離組織或是策略核心太遙遠了,自己參與其中也不會有什麼失敗或成功的感覺,因為有這個活動跟沒這個活動,沒差太多。

但在新創公司卻不是,新創公司的大小行銷活動會讓人參與感高,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會從頭開始規劃到執行,然後親身接受市場的驗證。搞砸了是不致於毀了公司,但如果能創造出一個小成功,那對公司來說是會有不少助益的,相對的也會比較有參與感。如果你有辦法累積出數個小成功,那就很了不起了。

另一個重要的學習是,Tim 常常提醒我們做行銷規劃時,必須設定清楚目標還有研究方法、比較基準還有時間區段等等,如此才能比較精確的去衡量不同做法的差異,然後想辦法複製、應用。而不能只是說,我覺得這樣做會比較好,那就來試試吧!Tim 會問說,那要表現到如何才算是好?你要怎麼測量結果呢?聽到時覺得很囉唆,仔細想想後就會發現這的確是公司行銷要有長進的必要條件,否則永遠都只是在亂槍打鳥而已。

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為了達到這個標準,我照著這樣的驗證概念準備了一份報告,告訴老闆之後我們可以怎樣怎樣測量,怎樣推算每個流程轉換的人數。老闆聽完最後告訴我,這個報告漏洞百出,而且推論太複雜,明明有更簡單的做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這讓我又學了一課—業界一方面希望過程嚴謹,因為希望得到的實驗結果是有效的;但另一方面,這個方法最好是快速,直接了當最好,大部分的人不會想聽又臭又長的論述。雖然這兩者之間可能有些衝突,但這的確符合,為使用者節省時間的主張,在組織內部也一樣。


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這件事,是在進到有物後才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會。公司對於產品品質的執著是我當初進來想都沒想過的。剛開始我不了解為何公司對標點符號、句子結構等等的細節要如此在意,甚至到了有點吹毛求疵的地步,為何不就這樣就好了?後來我才明白,一方面當然是為了對既有使用者負責,另一方面就是,對新創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其實不是行銷,而是要確定這個產品夠好,而且有足夠的市場願意付錢,這才會是公司長期持續成長的核心。(雖然市場上很多靠著不怎樣的產品但極高的曝光而打開市場的案例存在,比如說一些很不怎樣的流行音樂。)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略產品行銷的重要性。雖然有物做的是利基市場,專注科技商業策略深度分析,但不管怎麼說有物還是需要有人來看(只是有物希望吸引到的讀者是真的對此領域感興趣的人,而非被無恥文案騙進來的)。說得更白話一點,有物依然要仔細關注每一篇文章的曝光還有在社群上的表現。再更白話一點就是,曝光對一個網站或是媒體來說還是至關重要的。有物做的是訂閱制不服務廣告商,所以有物拒絕做那種煽情、浮誇的文案來衝流量,可是有物還是需要流量。實習過程中只有比較多在討論粉專的流量表現,網站本體的部分實習生就比較沒接觸到了。


我很喜歡老闆檢討粉專文案的方式,大原則就是稟持著言之有物的高文字品質,其他就是來一一探討使用者在不同裝置上看到這個文案可能的心理或實際反應(讚、留言、分享),試著來解釋文案效果好或是不好,改應該改什麼。只要有經營過的粉專的人都知道,臉書真的是不太好捉摸,有些文就是莫名的沒人氣/有人氣,常常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不過公司會讓實習生在操作臉書上很有自由的嘗試,千萬也別小看了臉書的經營,因為我相信不只是有物,其他媒體或是網站現在通通都被臉書綁架了,來自臉書的流量都佔據了網站的好大一部分,所以如果經營得好,對網站流量絕對是一大助力。(太過依賴也是一大威脅。)

有物的夥伴

這裡也有一群很令人捨不得的好夥伴,大家在開會時一起腦力激盪、在會展時用力銷售、一起拼命達成 KPI,一起看到專案甚至是整個公司的成長,那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我十分享受在這裡的工作氣氛。我會很想念這段一起打拼的時光的。

上篇結束。下篇我將探討有物報告的策略面。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