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Gogoro 彭明義:機車是工具,還是生活風格的延伸?

2015/08/03

Gogoro 彭明義:機車是工具,還是生活風格的延伸?


自上次有物採訪 Gogoro 行銷副總彭明義後,他對於對台灣騎士有深刻的觀察,很多都十分有趣,其中之一就是關於:機車是工具,還是生活風格延伸?

台灣人把機車當「工具」


當時他是這麼說的:「在台灣,我們騎摩托車常常是穿了拖鞋、帶個塑膠袋騎了就走」,我們不在乎車子有多久沒洗,為什麼?因為台灣大部分的騎士都是把機車當做是「工具」,而非生活風格的延伸。它只要能發動,可以載我從甲地到乙地就好啦。因為這車只是工具,所以我們不會去想要好好珍惜我們的摩托車,也不會在意它的外觀、給人的觀感是如何。

個人風格延伸


生活風格延伸又是什麼呢?最好的例子就是在路上看到騎單速車或是紅黃牌機車的騎士。單速車的顏色或是設計通常都很顯眼,一看就知道那是單速車,有些更是在配色上設計得很搶眼花俏。往往單速車騎士的裝扮,也都會和車子做搭配,絕對不會是隨隨便便拖鞋塑膠袋就上路。那是因為,這台車就是騎士自己「生活風格」的延伸,車子不只是工具,是騎士的一部分,就是為了要讓路上的人行注目禮而存在的。



紅牌、黃牌車也有相同特色,你很少看到很髒的紅/黃牌車在路上跑,而這些騎士對機車周邊裝備一定也都有相當高的要求,天天打蠟洗車,因為他們非常珍惜、保護自己的車,因為這是他們的「生活風格」,是騎士個人風範的延伸。

「生活風格」的代價


不過對於這個「生活風格」我有些其他看法。體驗這種生活風格的代價往往是比較高的。除了國情文化影響外,我認為生活水準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有時候並不是我們不知道穿拖鞋拿塑膠袋很 low,而是我們沒有多餘的錢去花幾萬塊買一台腳踏車來耍帥。我很喜歡 Gogoro ,我也懂它的好,我沒有預訂,要續騎貳拾年的老迪爵,是因為我現在買不起阿!

我想絕對不是只有我這樣想,想要,但是暫時買不起。但是,彭明義先生對於台灣機車市場的變化是樂觀的。看看 iPhone 就知道,在功能手機的時代,你要花兩萬五買一台至多用兩年的手機根本是瘋了。但是現在呢?在我們生活/薪資水準持續停滯的情況下,許多人已經是無法忍受沒有 iPhone 的生活了,兩萬多的手機大家搶著要,從奢侈品演變成了生活必需品。消費大眾(或使用者)「體驗」過這個產品的好之後,他對於生活風格要求變高了。

「生活風格」的標準演進


關於生活風格標準的演進,讓我對近期咖啡店蓬勃開設有了另一種看見。過去大企業家喜歡抨擊台灣年輕人沒遠見只想要小確幸所以愛開咖啡店,我想他忽略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文創/文青咖啡店的蓬勃,這其實是代表的是消費者對這類產品/服務的要求除了有「量」的增加外,更是有「質」的提升。意思就是,消費者開始懂得分辨咖啡、蛋糕的好壞了;懂得欣賞店家家具和餐具的搭配了;懂得分辨室內設計的優劣了,這不只是小確幸咖啡店變多而已,而是代表整的相關產業的技術都會一起提昇,不管是生產咖啡還是蛋糕的廠商,還是做空間設計的,還是生產家具跟餐具的,整個產業是會一起跟著消費大眾的標準進步的。(註一)

目前 Gogoro 就是盡量的讓消費大眾體會更智慧、更節能,無聲的騎車體驗是什麼樣子,讓我們提高對於機車產品的要求。

回到台灣機車市場,彭明義認為台灣的機車市場開始出現「分眾」,也就是那些會願意花錢買單速車/紅黃牌來玩的騎士,除了這些車子,應該還可以有別種高階的選擇。Gogoro 就是要切入這塊市場區隔。汽車在這個方面一直都有相當多元的選擇。第一台汽車可能是國產車,再來可能是 Lexus,再來個 1A2B ,甚至到超跑。但是台灣摩托車除了兩陽一葉還是兩陽一葉。

等我以後有錢,一定要買一台汽車


彭明義先生提到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有騎車的人是否都曾想過:「等我以後有錢,一定要買一台汽車,因為有汽車就不用風吹日曬雨淋」,可是許多家庭在買了汽車之後,摩托車卻沒有被丟掉,機車還是留在那裡,不是捨不得丟,而是因為我今天要騎車去附近買個東西吃,騎去夜市逛一逛,短距離,停車不方便的地方,我還是會想要騎機車。所以Gogoro就是建立在這種,機車獨特的需求定位,再加上更高標準的生活風格要求下的產品。

然而也許現在這種「機車的高生活風格水準」還沒有擴散開來,但根據創新擴散理論,當產品越來越便宜,體驗過它的好的使用者越來越多,創新的產品就會慢慢擴散出去,蔚為主流後,最後再被下一波的新世代交通工具給取代。


我身為一個會時常把摩托車從新店騎到中壢再騎回來的資深迪爵騎士,在聽彭明義先生談論台灣機車市場種種時,實在深深與之共鳴,我沒想過有人可以把台灣騎車的行為和生態描述的這麼貼切生動。如果你對於彭明義或是 Gogoro 也非常感興趣,想要Gogoro的行銷副總有進一步的對談,歡迎報名參加 8/23 有物報告的趨勢論壇


註一:這也是為何政府強調要發展「文創產業」,因為文創產業是被認為外溢效果最大的,其他的上下游都會跟著一起受益。

圖片來源:Maurizio Pesce8bar bik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