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競賽後的反求諸己

2016/05/01

競賽後的反求諸己

研華

NBA 在比賽後,球員總是會反覆地看著影帶,看看自己的 Play,為何在那個地方失誤,為何那些球沒有投進,為何那一球沒有守下來,為何那裡會出現空擋。一場又一場的累積,光是修正自己的錯誤,就會帶來驚人的進步速度。


2016 ATCC 研華組的比賽在昨天畫下了句點,我們沒能繼續挺進季後賽,提早放暑假。在這之前,我每每聽起別人談起 ATCC 的經驗總是:那個企業的業師如何誤導方向,害大家往 A 做,結果評審要的是 B。或是那個公司的產品真是有夠爛的,根本不能用,或是網站那麼廢,是要我們怎麼行銷啦。又或是對於隊友的抱怨,那更是抱怨不完了,出缺席狀況,貢獻值,或甚至根本還沒見到面就說要退出比賽,什麼狀況都會發生。比賽時大家求勝若渴,總是會對所有可以抱怨的人好好抱怨一番,這樣好像才有在比賽的感覺。

但這是一篇,回頭看看自己的 Play 之後,打臉我自己的檢討文。

你怎麼會沒想到?


1. 各部門單位心裡的 OS


研華早就告訴我們,公司要派哪些人來聽你簡報了。比賽當天,每個評審問的問題都不一樣,但評審就是從他們的領域出發去挑戰你的內容。行銷部門永遠在問的是 TA 和新行銷管道的運用,還有你用了這樣的管道真的有用嗎,做內容就會有人被吸進來?專案經理則是非常在意可行性,每一組都在電你可行性有問題,執行上會有很大的障礙喔。業務經理(坐最中間)則是最在意整體性跟財務規劃。

如果在這之前,能夠先站在這些角色的角度,試著入戲的去反觀自己的內容,一定可以堵住不少漏洞。



2. 研華想要的是創新,不是可行性


公布結果之後,我們又再去和張緒承經理聊了一下,詢問他對我們報告內容的看法。他說ㄧ,他們希望聽到更多他們沒聽過的,而我們很多內容是研華已經在做的事情了。我尷尬地笑著說:「所以我們不夠創新啦。」

在研究所不知道上了多少門課名字裡面是有創新的,但是比賽做出來的東西卻是一點都不大膽創新。不完全是因為我們喪失了想像力,一部分是因為在創意和可行性拉扯的過程中,我們選擇了盡量可行性高的方案發展。然而站在公司的立場,如果他今天要的是一個可行性非常高的提案,那他找公司內部的人來做就可以了,不需要找一堆學生來模仿公司內部人保守但穩健的決策。研華想要的是創新跟創意,內部的員工不會想到的,他們也不敢想,或是他們有想到但是認為公司不可能會做,所以乾脆不提的點子。我們當初怎麼沒想到呢?另外,他們認為可行性是可以靠後天補強的,但相對的要補強創新能力就比較難了,要不然他就想辦法把那些評審變得更有創意就好了,但是這做不到。



3. 行銷個案競賽結束之後,學到的幾個不要抱怨



  • 不要抱怨產品,因為實務上作為一個行銷人員,很少有機會改變產品本身。努力找出既有產品的 Feature, Advantage, and Benefit 還有產品的 TA,設定適合這項產品的行銷策略,那才是行銷人員的價值。
  • 不要抱怨隊友,因為不管比賽結果是悲是喜,這段革命情感,往往是比賽後可以被記得然後存留最久的關係。
  • 不要抱怨業主,因為你怎麼樣都學到了他的產業 know how,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派得上用場。而且在面對業主時,應該不斷思考如果要給他一份價值三百萬的顧問報告,這份報告裡面應該要有哪些資訊,會讓他覺得有這樣的價值呢。
如此一場又一場的累積,修正自己的錯誤,相信一定會帶來驚人的進步速度。

封面圖片來源:Lawrence Whittemore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