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
這是社企流四週年論壇,是我第一次參加社企流的活動。當初是看到活動覺得有趣,正考慮要不要花錢買票的時候,侯勝宗老師就突然跟同學們說就一起去吧,大家就一起去了。
多少人參加?
這是一個整天在台大體育館一樓的演講活動,主題圍繞在社會企業,最便宜的票是團體票,1,200 元,沒有午餐,沒有茶敘點心,沒有紀念品。你覺得會有多少人來?根據我在現場的粗略目測,大概一千五百人。你馬上開始乘,180 萬,你心想這麼好賺啊,辦個社企演講活動就可以進帳快兩百萬?但如果再扣掉場地、設備、邀請講者的機票跟講者費呢?但也別擔心,社企流也有很多友好的大企業贊助。然而扣掉直接成本,補助贊助加一加,假設總共賺 120 萬好了,最重要的是,這活動一年只有一次。所以,以養活整個組織來說還是不太夠用。
但不論如何,這已經是台灣社企界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因為這就是台灣社企圈最大型的活動了沒有之一了。
什麼人來參加?
台下的人們
因為沒有實際資料,我也只能根據現場個人觀察,我的觀察啦,20 - 30 歲為主體,(感覺)女性多於男性。不乏一些中年男女。大學生以下的應該是沒有,因為高中生花 1,200 元聽演唱會都來不及了還聽什麼社會企業演講。來聽的人,他必須要有點錢,負擔的了1,200元,然後他一定也是對社企有所關注,認同社企的價值,才可能願意在假日不出去玩,去聽演講。
會對社會企業、社會創新和創業關注的年輕人通常會有什麼特質?侯老師認為,這些年輕人在社會上還沒有什麼影響力,可是他們想要對社會做些改變,但是因為沒什麼影響力,所以暫時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是他們心裡面有這樣的動機,讓他們會願意掏出 1,200 元來參加這次的活動,雖然參加活動也不能怎樣,感覺好似只能互相取暖。那花 1,200 元討拍取暖是否太奢侈了點。
我想不是的。花 1,200 元,彌補心中想為社會做些什麼但什麼都還沒做的缺憾,讓自己再次相信自己有可能可以做些什麼,像是那些在台上分享的人一樣,能夠在這裡瞥見自己人生和這個社會未來的希望,而且我因著參與了這場盛事,成了改變台灣社會的一份子,1,200 元剛剛好而已。
台上的人們
許多地方都時常會有很多演講,撇開新創企業的活動,來講的人大概不是頭髮都白了就是頭髮都沒了。年紀通常偏大,就像我們熟知的那些大公司一樣,七八十歲董事長還不退休,手裡面握有龐大資源、知識跟權勢,很了不起,但也佔據了其他人發展的空間,跟講台。下去休息一會兒,換別人講講吧。
這次論壇,只有一位英國人 Simon Berry (Colalife 創辦人)是白著頭髮,其他都是青壯年的創業者。大部分的公司都還很年輕,也大概都還沒有賺錢。財務這件事,是我認為這次論壇比較可惜的地方。只有 iHealth 談到了自己的財務狀況,包括營業額跟虧損的情形,其他的創辦人都沒有提到。我索性現場寫了提問單想問幸福果食,他們在稻田吃一頓飯的體驗要兩千多元,辦了那麼多場,那現在損益兩平了嗎,之後是不是還會繼續漲價?但是可惜問題沒被主持人選中。
不是因為覺得他很坑錢所以問這個問題,而是因為這是一個很重要、價值創造的過程,我非常樂見幸福果食能夠持續增加稻田餐桌體驗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進而提高售價。這代表著社會企業是可以創造出高價值的,而且這個市場的消費者也能懂這個價值然後買單。
價值是什麼?
不過如果只是創造出價值讓客戶買單,那不過就是一般營利企業會做的事罷了。社會企業的獨特性在於,他們除了要挑戰市場,還要挑戰社會問題。對我自己來說,這是一個體驗,體驗實踐信仰、追逐希望的過程,但這不是只是募集捐款做愛心,這是有機會獲利然後自給自足的。
聽起來好像不錯,但現實是社會企業目前的影響力比起純營利組織還可是差得多了。大部分的人現在都還是覺得社會企業聽起來就是一個吃理想的賠錢貨,或是就是幾乎等於非營利的公益組織,所以看起來好像會有興趣的,差不多就是那一群原本在非營利組織裡面的成員,而這群人好像一直以來相對於主流的營利事業來說一直就不是一種「咖」。但我個人認為,就是要這樣才有切入的機會啊!就是要他還很不紅的時候就進入,才有空間切入,才有可能在他紅起來的時候站在浪頭上。我很看好未來中國、台灣社企產業發展的。有誰也是這樣想的呢?歡迎一起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