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產品簡介

而這些產品銷售的對象,不是一般消費者,而是醫院和醫生,也就是說他們服務的對象其實是醫生,醫生才是他們主要打交道的對象。
其他也有些產品像是iDO Viewer行動醫療app,讓醫生可以隨時看這些醫療影像,病患想要把自己的片子給別人看也行,或是有新生兒的超音波想跟家人分享都可以。不過這不只是app是賣一整套系統給醫院。
產業特色
聽起來經理的意思是,以這樣一套app的服務來說,技術門檻並不高,但困難的是在於要拿去給醫院買單。PACS系統大概也是如此,和醫院(也就是他個顧客)的關係,剛開始建立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並不是什麼知名大牌,所以只能一間做起來之後,告訴別人,哪些醫院用起來用的很不錯,再慢慢推廣,根據經理是說目前商之器的PACS在台灣有將近三成的市佔。
另一方面則是法規的限制,人命關天的事情,法規對於醫療當然也要有嚴格的標準,所以企業需要取得各種國際或國內的執照認可,才可以來做這個生意。
經理表示,這些系統,一旦醫院採用了,一用大概就是五年十年不會換,就像一個種子種下去,要拔也拔不掉,因為資訊系統就是還需要維護、升級,這都是需要花錢的。講到這裡我就越來越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不就很像上學期一直在學的ERP嗎。
但醫院裡的資訊系統他們叫做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這大概才是跟所謂ERP比較類似的系統,是關於醫院裡作業流程,像是掛號批價的流程系統。而經理說醫院的資訊系統不同於企業常用的套裝軟體,通常是地方的廠商提供,或是完全客製化的系統。
醫院裡還有另一個很貴的東西叫做儀器,各式各樣的儀器也需要和資訊系統,還有PACS整合,所以經理說他們相當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相容性高。商之器的系統可以去相容各種系統、儀器,以提供醫院整合的服務。
競爭對手、競爭優勢

圖片上可以看到他們其實還有開發非常多不同功能的服務,主要都是讓醫療資訊可以透過雲端跟行動裝置更即時的蒐集、診斷用,像是讓一些缺乏醫療資源的地區,可以傳病歷資料讓遠端醫生可以在家看病歷或片子就可進行一些診斷;或是讓一些本來非常貴一定要到醫院去做的檢測變成,成本可以很低讓小診所也可以負擔的了成本的24小時心電圖檢測。
未來趨勢
經理其實談的不多,蠻籠統的,行動化、雲端化這基本款一定要有的,但這樣看下來,我認為接下來比較有趣的還是這個,透過網路、行動裝置、雲端,降低昂貴的儀器成本,讓小診所的能提供的治療變得(比以前)更完整,或是說資源不足的地方做遠距醫療服務,這一定還是不比去大醫院就診來的好,可是對於以前完全沒有儀器可用、沒有醫生可看的病人來說,這可是一大突破!或許就也可說是低階的破壞式創新,針對尚未消費的使用者、或是被過度滿足的人,去做一個低階一點東西,來滿足這個需要。而這些技術,也可以合理期待隨時間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強大,有沒有機會取代(破壞)醫院,聽起來有點不太可能,但至少這很顯然是一塊很大,而且可以幫助到很多有醫療需要之人的市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