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had Manjoo對此可說是嗤之以鼻,他認為這閱後即焚的App只是讓年輕小夥子覺得新奇酷炫的玩具罷了(使用者多為青少年),但是在這個靠廣告收入支撐的科技產業,年輕人就代表擁有無限潛力的金礦,而大家也習慣假設,年輕人總是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所以當今天小夥子們開始不用Facebook轉而使用Snapchat時,很有可能就代表,明天搞不好就沒人在用Facebook了,就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就人那樣。Farhad 當然完全不這樣認為,因為他認為這樣太高估年輕小夥子的品味眼光了。
他接著問,你每天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中,有幾個是25歲以下的人開發出來的?或是一開始就是主要由25歲以下的族群開始使用的?舉凡iPhone, iPad, iPod, Google 搜尋,YouTube, Twitter, Gmail, Google Maps, Pinterest, LinkedIn, Kindle, blogs, PC, 以上這些,通通不是為年輕人設計的,因為這些東西通常價位高,注重其生產力,而且不是很「好玩」,但他們依然十分成功。
不過,作者舉了Facebook為例,Zuckerberg 20出頭就創立了現在年輕小夥子愛用的Facebook, 但是,作者強調,Zuckerberg 並不想讓Facebook 很酷,所以他不讓你隨意「醜化」自己的頁面,但他要Facebook有用,而不是很酷,這也很可能是為何年輕人慢慢不喜歡使用Facebook的原因,然後再看看上面那些提到的價值數十億的公司,沒有一個是很酷但一點用都沒有的。因此,作者覺得酷不酷根本不是重點。
他指出,年輕人有彈性,願意嘗試新鮮事物,但是年輕族群不是獲利的保證,因為他們善變,不成熟,常盲目跟隨同儕之間的流行,他甚至諷刺的說,應該沒有一個超過18歲的人會覺得One Direction就是音樂界的未來吧。
那麼,Snapchat究竟只是一股年輕潮流,就像是另一個男孩團體;還是是一個更雋永,像披頭四那樣的呢?
要搞清楚這個,就來想想他們到底拿Snapchat來做什麼,是為了和那些在意隱私問題,不會亂上傳照片的年長者產生共鳴?還是只是為了一些不普遍的原因,為了想躲避父母的窺查,傳些不好意思給別人看的圖?還是只是因為不用就趕不上流行了?
這個答案,作者覺得可能連開發者自己都不知道。
那到底Google, Facebook為何這樣爭先恐後的要把它買下?我認為就如同MMDays所說,
他們畏懼科技典範的轉移(Technological Paradigm Shift)發生。典範轉移像是從大型主機(mainframe)轉移到桌上型電腦的這個過程,而跟不上典範轉移的既有公司就會關門大吉,就如當初的王安電腦、迪吉多,都從市場上消失,因為他們都小看了桌上型電腦未來的發展潛力,接著被市場上的新進入者(Microsoft, Dell, Intel, Compaq...)給取代掉。沒錯,這又是克里斯汀生的破壞創新理論了。
看起來不起眼的技術,剛開始不起眼,好像跟自身市場無關,但是慢慢的,慢慢的,他開始侵蝕大公司的低階市場,大公司覺得很好阿,賺比較少的都給你去做,我做高階市場,結果爛技術越做越強,最後連高階市場都被吃掉了。而這種狀況在行動裝置市場大概又是更加劇烈而且頻繁。
基於這麼嚴重的威脅,大公司當然要好好注意這些在未來很可能充滿威脅的小公司,而不是用一個大叔老成的心態看待這些新進入者,一旦鬆懈,一個不小心,下一個被淘汰掉的就是你自己。所以,三、四十億,買一個生存下去的機會,其實還蠻划算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